授权学科 (类别) |
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
代码:120100 |
2024 年 4 月 15 日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南宁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聚焦新质生产力,结合广西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区位优势,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培养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
一是以服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设置学科方向。依托本学院物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特点和专业群优势,设置三个学科方向:管理科学及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管理与大数据分析、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
二是以提升师资力量为核心打造高水平团队。2023年引进博士2名,送培1名专任教师进修深造。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学位点广西教学名师、广西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四个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地方政府咨询专家委员等人才称号或学术兼职16人次。
三是夯实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学位点现有“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人机交互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广西高端智库、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10个省部级、厅校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有实验室总面积2010平方米,设备值达1191万元。
1.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现有教师3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人,博士28人,45岁以下教师19人。建立了一支与学科建设规划框架相适应的人员结构合理、学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本学位点是拥有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达到78%,博士占比达到78%,青年教师占比53%。学科带头人3人、学术骨干8人。
各研究方向负责人:
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方向负责人马小雅,博士,教授。研究领域: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广西社科基金项目1项、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广西社科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3项等课题工作,近年在SCI、EI收录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1篇,发表学术专著0部,授权专利1项。获得2023年广西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排名第四),是广西区千名骨干教师计划第三期学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主要社会兼职任广西西有季科技有限公司战略顾问。
管理科学及决策理论与方法方向负责人陶章博士、副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青年教师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全国共享师资库入库专家,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区域物流协同等相关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教育科学和教学改革类课题3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SCI、SCI、CSSCI及中文核心数据库检索21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年度高被引论文1篇。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团队)。
信息管理与大数据分析方向负责人李健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决策,物流路径优优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才专项项目各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发表学术SCI论文20余篇。
2.培养条件
(1)培养条件改善
学科各项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健全,能满足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工作的需要,加强研究生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建设,努力争取各项经费支持,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基地,增加设备投入,改善科研条件,为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学院整体搬迁到武鸣校区后,按照学术方向规划了5个研究生工作室,配备了新桌椅,进行了综合布线,改善了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条件。同时开设1间研究生研讨室,配备了新会议桌、白板和投影设备,采取预约的方式进行学术研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
目前,学院各实验室和相关平台可供研究生使用,实验室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价值一千多万元。
(2)师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化“三全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构建一体化“大思政”工作格局,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院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要务,确立了“党建+发展”的基本理念,创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发展核心动力,使党的组织内嵌到学院管理的各个层面,党的领导融入到学院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了“资源共享、党建共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品牌。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以“四个统一”为目标,以“树师表、正师风、提师能、铸师魂”为内涵,强化教育强国、教育强民的责任担当,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努力抓好“五支队伍”建设,即:政治辅导员队伍、班导师队伍、研究生导师队伍、党员和积极分子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十维并举融通共育”,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教育工作。
二、学位点建设成效
1.课程建设
本学位点与时俱进,课程建设充分关注国家和广西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和部署。重点开设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课程和专题。同时注重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全过程。修订了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确定核心课程,以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实践“问题导向、专题研讨、案例复现”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题研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研讨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案例复现锻炼学生文献研读、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2.制度建设
按照学校的各项制度进行研究生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了导师考核和管理办法,强化硕士生导师的责任意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性考核,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评阅、答辩、学位授予审核等全过程管理机制。
3.师资队伍建设
2023年,本学科教师参加线.上线下国际学术会议40余人次,参加线上线下各类全国教学研讨会20人次。2023年按照学校要求开展导师招生资格审核认定,全部硕士生导师通过审核。
4.培养条件建设
2023年,本学科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新增1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5.科学研究工作
2023年,本学科教师不断激发科研活力,提升科技成果数量与质量,科研项目的立项层次、获批数量和总经费数跃上新台阶。目前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他科研项目15项以上;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横向课题3项,累计经费121万元。
6.招生与就业
2023年,本学科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招生宣传,多次组织校内外招生宣讲,招收硕士研究生12人。本学位点从2021年首次招生,2023年尚未有研究生毕业。
7.人才培养
按照学校的部署和规定进行各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2023年,本学科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5项;有1人获国家奖学金。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招生方面,生源数量比较稳定,但仍然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招生复试办法选拔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
2.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生取得了一定的高质量学术成果,较过去几年有了很大进步,仍需继续保持,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学术氛围。
四、改进措施
本学科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持续改进。
1.制定科学的生源选拔办法
继续加强招生宣传的范围和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招生复试办法,注重学科内涵式发展,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吸引优秀生源。
2.加强学术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开展学术嘉年华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化管理,注重发挥导师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